“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”,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自古以来,我们便不缺乏时新精进、开拓创新的精神,在这片土地上与天争命,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。
四千多年前,当世界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一片荒芜时,我们已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;两千多年前,我们便结束了分封制,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,有了系统的礼仪制度与哲学体系。
每一个时代,总有拓荒者勇往直前,开创下一个更加辉煌的纪元。
(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,侵删)
而说起封建王朝的巅峰,大唐盛世当仁不让,称得上是万国来朝的最佳写照。
公元629年,时值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三年,天下已定,盛世初显,回纥使臣前来觐见中原皇帝,敬献回纥方物。为彰显中原王朝的实力,太宗下令要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宴会来招待回纥使臣。
于是,惊艳世人的大唐自来酒会就此诞生了。
大唐的能工巧匠们在宝殿前建起一个高台,台上放着巨大的银瓶,银瓶左侧埋有地下管道。美酒通过管道直通台下,涌入银瓶,然后经银瓶下方的管道引出,直接注入使者们的杯中。
不见酒缸酒坛,也不见有人倒酒,美酒却源源不断地自动注入杯中,游牧部落的使臣团何曾见过这等奇景?他们将此视为天朝上国才有的玉露琼浆,开怀痛饮,美酒却仿佛无穷无尽,尽显大唐王朝的美丽富饶。
这次酒会取得了极好的效果,自此奏响了盛世大唐的序章。此后,在李世民的带领下,贞观之治由新生走向壮年,“天可汗”的威名声振寰宇,周边少数民族纷纷来朝。
647年,为了招待前来归附的北方游牧部落首领,唐太宗再次举行了自来酒会,他命人在天成殿前置银瓶于高坛,美酒如同泉水,自左阁内潜流,通于坛脚而汩汩涌至瓶中,又从瓶中通过管道不断注入饮者的杯中。
当时参与宴会的有数千人之多,可他们饮而又饮,饮之不尽,最后只喝了一半,还剩下一半。
唐朝开创性的举行的自来酒会,放在习惯了自来水龙头的工业时代来看,或许不算什么,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,可谓是极大的震撼,令归附者愈发心悦诚服。
其实,从考古发现的酒器可以看出,商时期,饮酒已成为贵族宴会不可或缺的一环,而到了周,“礼”与“德”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,酒成为祭祀上的必备物品,形成了中国特有的“酒祭文化”。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酒的用途也越来越广。汉代,张仲景将“酒”运用到医学中,让酒有了“礼”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。
(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,侵删)
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酒从贵族走向了民间,又从自酿自饮走向商业化。当时,清谈之风盛行,文人雅士常常相约饮酒作乐,“曲水流觞”就是出自这一时期。
及至隋唐,社会生产力大幅进步,“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”,酿酒行业进一步发展,如今被誉为“美酒河”的赤水流域在当时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白酒业,在赤水上游,金沙境内的石场乡奢家糟房可以考证这一点。
在这个自信、开放、包容的国家里,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面貌,涌现了无数创新与发明。
(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,侵删)
而受到自来酒会的影响,彼时用来招待使臣的酒名传天下,被称为“太宗御液”,民间争相追捧,极大的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和酿酒业的发展。
李世民曾在 《置酒坐飞阁》中写到:“高轩临碧渚, 飞檐迥架空。莫虑昆山暗,还共尽杯中”。
武则天亦曾写道, “酒中浮竹叶,杯上写芙蓉。故验家山赏,惟有风入松”,写出了她游玩时饮酒的乐趣。
(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,侵删)
李隆基的“曲终酣兴晚,须有醉归人” 则给我们描绘了盛唐下醉酒欢歌,尽情尽兴的宫中饮乐场景。
上行下效,不仅上层阶级爱酒,生活富足的普通唐朝百姓们也爱酒。它已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使得民间酒肆的发展达到了另一波高峰。
纵观《全唐诗》收录的五万首诗作,与酒相关的已达万首,它的发展与大唐自身国力的兴衰荣辱密不可分,寄寓着多种的价值观念与情感追求。
(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,侵删)
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、“ 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”, “ 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”...从流传至今的诗篇中,我们仍可清晰的窥见大唐的繁荣。
金沙古酒最初的酿造理念便是来自“太宗御液”,而慎初斗酒正是取自于“李白斗酒诗百篇”之意,一代代酿酒人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,不断改进酿造技术,采他山之石以攻玉,纳百家之长以厚己,终于在漫长的时光打磨中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柔派酱香。
盛世气象,大国酱香,成于曲酿,流于九州。
那是开一朝盛世的号角,是创千年辉煌的序章。
上一篇:大家听过金沙古酒吗?它家酱香型白酒代理怎么样
下一篇:开创者|一杯曲酿转千年,笑看春秋醉华章